前 言
本標準修改采用ISO 5794-1:2005(E)《橡膠配合劑——沉淀水合二氧化硅——第1 部分∶非橡膠試驗》(英文版)的附錄 C《總鐵含量的測定》。
本標準根據(jù) ISO 5794-1∶2005(E)《橡膠配合劑——沉淀水合二氧化硅——第1部分∶非橡膠試驗》(英文版)的附錄 C《總鐵含量的測定》重新起草。
由于我國法律要求和工業(yè)的特殊需要,本標準在采用國際標準時進行了修改。本標準與 ISO 5794/1∶2005(E)的主要差異如下:
——本標準中的警告用語的表達方式和出現(xiàn)的位置與國際標準不同,本標準的用法是根據(jù)標準編寫格式要求(本標準的標準名稱后);
——刪除鹽酸溶液的濃度(本標準的 4. 4);
——刪除了鹽酸原濃度,將密度改為我國市售鹽酸濃度(36 %~38 %)對應(yīng)的密度 1.19 Mg/m3(本標準的 4.4);
——提高了高純鐵的稱量精度(本標準的 4.5);
——增加了試樣干燥的步驟(本標準的 7.1.1);
——增加了"若試樣中鐵含量較高,最大可選用 50 cm3的容量瓶"(本標準的 7.3.4.1 注);
——修改了鐵含量的計算公式,由于試樣溶液的體積不確定(本標準的 8);
——只引用了ISO 5794-1∶2005(E)的附錄 C;
——按 GB/T 1.1—2000《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∶標準的結(jié)構(gòu)和編寫規(guī)則》進行了編輯。
為了方便比較,在資料性附錄 A中列出了本標準章條編號和國際標準章條編號的對照一覽表。
本標準代替 HG/T 3070—1999《橡膠配合劑——沉淀水合二氧化硅總鐵含量的測定》。
本標準與 HG/T 3070—1999 相比主要變化如下∶
a) 刪除了 ISO前言;
b) 將試驗用水改為二級水(本標準的 4);
c) 增加了"若試樣中鐵含量較高,最大可選用50 cm3的容量瓶"(本標準的7.3.4.1 注);
d) 修改了鐵含量的計算公式(本標準的 8);
e)按 GB/T 1.1—2000 進行了編輯性修改。
本標準的附錄 A 為資料性附錄。
本標準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(yè)協(xié)會提出。
本標準由全國橡膠與橡膠制品標準化技術(shù)委員會炭黑分技術(shù)委員會(SAC/TC 35/SC 5)歸口。
本標準起草單位∶中橡集團炭黑工業(yè)研究設(shè)計院、無錫確成硅化學有限公司。
本標準主要起草人:代傳銀、毛善兵、江杰。
本標準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(fā)布情況為∶
——HG/T 3070—1989、HG/T 3070—1999。